*以下文章内容来源于"TK小白圈"公众号
-------------
2025年的跨境电商行业,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。TikTok的"两不管之夜"、Temu的清关危机、美国"小额豁免"政策的动摇,以及全球合规压力的升级,共同构成了一场行业大洗牌的导火索。在这场风暴中,依赖低价内卷、缺乏抗风险能力的卖家将被加速淘汰,而能够抓住技术、合规与品牌化机遇的玩家则可能逆势崛起。
一、平台与卖家的双重危机
1. TikTok的生死拉锯战
2025年1月19日,TikTok在美国应用商店全面下架,数万商家陷入"两不管之夜"。尽管特朗普政府随后宣布暂缓执行"不卖就禁"法案75天,但平台恢复的直播功能仍受限,商家不得不将库存紧急转移至Temu、亚马逊等平台。这一事件暴露了地缘政治对跨境电商的致命影响:印尼封禁事件后,TikTok通过收购本土企业重启业务,但美国市场的复杂性远超预期。
2.Temu的合规困境
Temu因涉嫌利用"新疆棉"商品和"小额豁免"政策避税,被美国参议员点名调查。其严格控制的供应链模式(如定价权、物流管理)被指类似"垂直零售商",可能触发美国实体清单制裁。2024年6月,Temu数千吨货物因清关公司资质问题滞留美国港口,导致佛山某头部卖家被迫退出跨境行业,直接损失超13亿元。
淘汰逻辑:依赖单一平台、忽视政策风险的卖家,可能因平台突然关停或物流中断而血本无归。例如,深圳某美妆卖家在TikTok禁令前仍坚持备货,最终面临库存积压与裁员危机。
二、半托管与流量争夺
1. 半托管模式重塑竞争规则
为应对政策风险,Temu、SHEIN等平台推出"半托管"模式:平台负责流量与售后,卖家承担本土化履约。例如,Temu要求美国卖家自建仓库,并推出固定费率销售,吸引亚马逊卖家迁移。这种模式下,拥有海外仓资源的卖家优势凸显,而无本土化能力的中小卖家则被边缘化。
2. 流量争夺白热化
TikTok停服期间,速卖通以"3个月免佣金"政策吸引美区商家,一周内咨询量增长300%;Temu则通过超级碗广告投放扩大用户基数,月活突破5000万。但流量成本持续攀升:TikTok Shop美区GMV目标从2023年的17.5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175亿美元,商家需投入更多资源争夺有限流量。
淘汰逻辑:传统跟卖模式难以为继。例如,某00后创业者仅靠搬运抖音爆款视频到TikTok,初期虽获流量红利,但在平台政策变动后因缺乏原创内容与品牌溢价迅速失势。
原文转载:https://www.kjdsnews.com/a/2071174.html
又有变化!美方将宣布对华3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10%关税 "2018深圳-中东欧经贸洽谈会"在深召开 注意!受香港废青影响,多地海关查验率大幅上升! 亚马逊改进广告技术工具,只为增加卖家的广告支出? 9月6日起,违反Listing标题指南的ASIN将被禁止显示 走到第十个年头的"双11",到底在东南亚有多受欢迎? TikTok 美妆出海,43天狂揽40万美金? 美国封杀令下,中国跨境卖家正在经历"两不管"噩梦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